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即舒张押手法。见该条。
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四。即眼力。详该条。
补法之一。用温性补益药治疗虚寒证的方法。如脾胃虚寒用理中汤;肾气虚寒用右归丸。
见《中药通报》5(1):27,1959。为连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石药尔雅》。为雌黄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魏之琇条。
解剖名。出《灵枢·忧恚无言》。即唇,亦作唇口。唇之色泽具诊断意义。《疡医大全》卷十四:“唇口焦红者吉,唇红者主烦躁渴饮,唇燥裂者是脾热,唇口俱肿赤者是热极……,唇青者主血虚脾寒也……。”参见唇条。
王,通旺。指当旺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治其王气,是以反也。”
【介绍】:清代官吏兼医家。善化(今湖南长沙)人。注重验方治病,广求博搜,于道光年间编成《验方新编》,刊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