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五脏咳证日久,累及其相应之六腑气机失司而发生的综合病证。《素问·咳论》:“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参见五脏咳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膝阳关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腰阳关。见该条。
见《本经逢原》。即鹿角胶,详该条。
病名。清·严景芬《目科捷径》:“在上胞内有块如杏核窍形,扣在胞内,翻转则露出似骨。”
见《本草纲目》。即葱白,详该条。
病证名。指外感病邪而出现黄疽症者。《景岳全书·杂证谟》:“表邪发黄,即伤寒证也凡伤寒汗不能透而风湿在表者有黄证,或表邪不解,自表传里而湿热郁于阳明者,亦有黄证。表邪未解者,必发热,身痛,脉浮,少汗,宜
【介绍】:明代医家。字廉夫。东阳(今浙江东阳)人。著有《食物本草》二卷、《丹溪纂要》二卷。他在医学思想上,推崇朱丹溪。《丹溪纂要》一书,是他对朱丹溪著述通过学习体会而予以注释。
病证名,儿科常见病。小儿不自觉地排尿者为遗尿,睡里自出者谓之尿床,常见于学令儿童。若婴幼儿时期,由于发育尚未健全,排尿的正常习惯还未养成,或因白天嬉戏过度,精神激动,夜间偶有尿床者,则不属病态。《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