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医钞类编》卷九。指心胀、肝胀、脾胀、肺胀、肾胀。详各该条。
调和五味,饮食平衡之意。《素问·生气通天论》:“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高世栻注:“五味贵得其平,不可太过,是故谨和五味,得其平矣。”
见《安徽中草药》。为野马追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即香茅。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斑叶兰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道士。撰有《五脏旁通明鉴图》1卷(《宋志》)记载为孙思邈撰),已佚。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喉科全钥》卷上:“风火随胃气上升,薰蒸肺管。初起痛甚,肿者多,不肿者亦有。不能食,咽津犹可。悬壅下垂,肉色瘀紫。继则溃烂,急则闭喉而死。”②指一般急性的喉风,为走马喉风的同义词。详该条。
祛除湿邪的统称。分化湿、燥湿、利湿等法。湿在上焦宜化,在中焦宜燥,在下焦宜利。脾主运化水湿,治湿应注意健脾。详见化湿、燥湿、利湿各条。
骨名。解剖学同名骨。《伤科汇纂》:“两手十指骨,又名竹节骨,共二十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