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半身麻木

半身麻木

证名。指身体半部肌肤麻木不适感、《慎斋遗书·麻木》:“麻木须分左右上下。左因气中血虚归脾汤;右因血中之气虚黄芪建中汤。左右俱麻木,十全大补汤;上身麻木,清阳不升也,补中益气汤;下身脚软麻木至膝者,胃有湿痰死血,妨碍阳气不得下降,故阴气渐逆而上也,四物汤加人参牛膝薏苡仁,引阳气下降;下身麻木,脉豁大无力,宜八味汤加人参。”《证治汇补》卷三:“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左半手足麻木者,责风邪与血少;右半手足麻木者,责气虚与湿痰。”本证可见于脊髓炎症、结核外伤及多发性神经炎等。参见麻木条。

猜你喜欢

  • 妊娠谵语

    病证名。亦名胎前谵语。《张氏医通》卷十:“妊娠谵语,为藏府热极之候,急宜童便时时灌之。不应,用生地黄黄连散清其血中之火,庶胎得安。脉实者,加酒大黄下之,下迟则伤胎也。”

  • 臭菖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水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 鸡黄皮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鸡内金之别名,详该条。

  • 益气养血

    补法之一。又称补益气血、气血双补。治疗气血两虚证的方法。常用于脾胃亏损,肌肉消瘦,失血伤精,或胎产崩漏,月经不调而见气血两虚者,方用八珍汤等。

  • 诊家正眼

    脉学著作。2卷。明·李中梓撰于1642年。原刻本已散佚。1667年,李氏门人尤乘将此书与《病机沙篆》、《本草通玄》合刊为《士材三书》,后世或单行镌版,但内容已经尤氏增补。卷1论述脉学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

  • 吴长灿

    【介绍】:见高秉钧条。

  • 芫花中毒

    病名。因服药或误服芫花过量,或因芫花根外用引产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外用引产者更见阴道出血量多。严重者可见痉挛,抽搐,昏迷及呼吸衰竭。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有

  • 唐本草

    见新修本草条。

  • 气虚喘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卷五。又名气虚喘逆。指肺气或元气不足所致的气喘。《症因脉治》卷二:“气虚喘逆之因,或本元素虚,或大病后、大劳后,失于调养,或过服克削,元气大伤,则气虚喘逆之症作矣。”症见身倦懒怯

  • 四海

    指人身水谷、气、血、髓所汇聚之处。《灵枢·海论》:“人有髓海(脑)、有血海(冲脉)、有气海(膻中)、有水谷之海(胃)。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详各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