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气攻腹膜之外而虚胀、肿满者。《圣济总录》卷八十:“膜外气……本于肺受寒邪,传之于肾,肾气虚弱,脾土又衰,不能制水,使水湿散溢于肌肤之间,气攻于腹膜之外,故谓之膜外气,其病令人虚胀,四肢肿满,按
针灸体位名。详坐位条。
【介绍】:见孙志宏条。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泄泻而腹满的病症。参见泄泻条。
【介绍】:见朱权条。
①指外感初期的轻症发热。②指阴寒盛于内,虚阳浮于外的真寒假热。
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两目无别弊,但上下外睑煤黑有如淡墨滴于旧棉纸。”可见于痰饮之症。参见目黯黑条。
①运气术语。指气候寒冷。《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②指疾病性质变为寒性。《医宗金鑑》:“人感受邪气虽一,因其形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或多端不齐也。
见《四川中药志》。为梧桐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古愚山房方书三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