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入门》卷七方。又名血竭膏。锦纹大黄四两(一方加香附)。酒浸焙干为末,醋熬膏成丸,鸡子大,每服一丸,睡前温酒化下。治妇人干血气,月经闭止。
即秘方。过去在私有观念支配下,某些保存不传的秘方称禁方。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打破私有观念,公开秘方,所谓禁方、秘方已失去原来“禁”、“秘”的意义。
见《广东中草药》。为伤寒草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见《宋史·艺文志》,释音一作释言。1卷。唐·杨玄操撰,已佚。
病名。指肺热而致长期不愈的咳嗽。《医说》卷四:“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劳,以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等分,大黄减半,如常制为末,蜜丸樱桃大一丸,食后夜卧含化,未终剂而愈。”《不
病证名。《张氏医通·腹痛》:“当脐痛为肾虚、任脉为病,六味丸加龟板灰;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此为本虚受寒,小建中汤和之。”本证亦可由虫积引起。参见脐中痛、虫积腹痛条。
见类证活人书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即缓疽。见该条。
病名。即血痹。《太平圣惠方》卷十九:“夫风血痹者,由体虚之人,阴邪入于血经故也。若阴邪入于血经而为痹,故为风血痹也。其状形体如被微风所吹,皆由优乐之人,骨弱肌肤充盛,因疲劳汗出,肤腠易开,为风邪所侵故
见《救荒本草》。为甘露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