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经闭,详该条。
病名。即食瘥的俗称,见《证治准绳·杂病》。详心瘥、食瘥条。
出《保婴撮要》卷十二。即疔疮。见该条。
解剖部位名。即胸锁关节。
见《云南中草药》。为五爪金龙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八方。秋石、茯苓、山药、阳起石、鹿角霜各等分。为末,酒糊为丸。治房室过度,精髓耗败,伤于肾元,以致阳萎者。
病名。古人指啼极无声为嗄,即嘶哑。《庄子·庚桑楚》:“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
痰证之一。见《泰定养生主论》。即酒痰。详见该条。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螃蟹甲之藏族语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肾与膀胱有热而致小便淋沥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诸淋者,肾与膀胱热也。膀胱与肾为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肠,下于胞,行于阴,为小便也。肾气下通于阴,阴,水液之通路,膀胱津液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