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吐脓血

猜你喜欢

  • 倒地拱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防己之别名,详该条。

  • 手掌根出臼

    病名。即桡腕关节脱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又名手腕失落、手睁骨出、手盘出等。多因跌扑、扭转所致。伤部肿胀明显,疼痛剧烈,掌根凸向一侧,活动受限。治宜捏腕骨入髎手法复位,并予固定。内服七厘散或复元活

  • 保安郎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阳化气

    指阳主化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张景岳注:“阳动而散,故化气。”

  • 伤燥咳嗽

    病证名。指天行燥烈,燥火伤肺所致的咳嗽。《症因脉治》卷二:“伤燥咳嗽之症,口渴唇焦,烦热引饮,吐痰不出,或带血缕,二便带赤,喘急咳嗽。”治用石膏泻白散、清燥救肺汤、人参白虎汤等方。《医门法律·咳嗽门》

  • 烧伤

    病名。见《千金翼方》卷二十。又名火烧疮、汤泼火烧。是由接触物性高温或强酸、强碱等化学因素所引起的损伤。轻浅者一般不影响内脏功能,仅在局部呈现红晕、起皰、或腐烂;重者损害面积大而深,皮焦肉烂,热毒炽甚,

  • 湿热腹胀

    病证名。指湿热内郁肠胃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湿热腹胀之症,面目黄肿,小便赤涩,大便或结,或泄黄糜,或日晡潮热,烦渴口苦,口甘口淡,腹胀胁痛。”治宜清热泻火利湿为主。面黄目黄,胁痛口苦,肝胆有

  • 产后自汗

    证名。产妇在饮食时或睡眠中汗出较多,一般2~3天之后可逐渐减少以致恢复,属正常生理现象。若汗出过多或持续时间长,则属病态。多因体质素弱,复因产时气血耗伤,以致肺气更虚,卫阳不固,腠理疏泄,气阴两虚所致

  • 马蹄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荸荠之别名,详该条。

  • 交筋

    名词。出汉·马王堆医书《合阴阳方》。即阴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