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名。又名牙钓、下腭骨。即下颌骨。
见《伤寒明理论·腹满》。即燥矢。详该条。
指未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日昳慧。”参见十二时条。
出《针灸甲乙经》。即远道刺。见该条。
证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多由湿热下注,直接外伤,或接触过敏药物而致。症见龟头红肿疼痛。因湿热下注者治宜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因药物过敏者宜用松萝茶外洗,并敷朱黄散。因直接损伤者,用浓甘草汤外洗,外
病名。生于踝部的流痰。证治参见流痰条。
《痧胀玉衡》卷中方。桃仁、红花、独活、细辛、山楂、香附、青皮。水煎,加童便服。治倒经痧,即经行之际,适遇痧发,经阻逆行,或鼻衄,或吐血,肚腹肿胀,卧床不能转侧。原著无方名,本方方名来自《杂病源流犀烛》
病名。见朱仁康《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指圆癣之形小者。详该条。
【生卒】:十二世纪初【介绍】:北宋医家,徽宗时太医令。赴京前以医名于越。1107~1110年(大观年间)任奉议郎、太医令兼措置药局检阅方书等职,奉命与陈师文、陈承等校正医方,编辑《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①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冰片之处方名,详该条。②见《中药材手册》。为冰片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