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平静的呼吸。诊法上,要求医者平静自己的呼吸,然后给病人诊脉。《素问·平人气象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病证名。见《一草亭目科全书》。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医案著作。清·余听鸿撰。刊于1918年。作者擅治内外科疾病,本书所载医案以内科为主,多为治愈之大症及疑难杂症,兼及平日搜集之师友间治案。辨证论治细致灵活,切于病情。对于某些病证如痿症、黄疸等,阐析其治
【介绍】:见冯时可条。
病名。见《中医临证备要》。即痱疮。详该条。
古病名。指热性病。《灵枢·论疾诊尺》:“冬伤于寒,春生热。”亦指热盛。《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参见发热条。
病证名。多因嗜酒过度,湿热结蓄大肠所致。初起宜清湿热,解酒毒。选用黄连丸、酒蒸黄连丸、约营煎、聚金丸、槐角丸之类。日久下痢脓血,腹痛不瘥,宜用乌梅丸、樗白皮散。酒湿从寒化者,宜用二术煎、四君子汤或葛花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万寿菊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丁癸草之别名。②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鸡眼草之别名。③见《广西中药志》,为金线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针麻术语。针麻手术前,在病员的一定穴位上针刺,通过一定的诱导,然后运用物理性或化学性痛刺激的方法来测量手术区或规定部位针刺前后痛阈和耐痛阈的变化,以测知不同针刺穴位的镇痛效应,称针麻测痛。临床研究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