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补泻手法之一。指左右捻转补泻。见《针灸大成》。法以左转为顺,从子位转向午位,属阳,为补;右转为逆,从午位退向子位,属阴,为泻。女子则以阴为主,以右转为顺为补,左转为逆为泻。
为多种中药配制而成的散剂(其组成从略)。每服0.2~0.5克,每四小时一次;若毒疮初起,并以少许酒调涂患处;本品另附保险子,凡遇有较重之跌打损伤,用黄酒送服一粒。功能止血愈伤,活血化瘀,抗炎消肿,排脓
五脏病候之一。出《素问·藏气法时论》等篇。泛指肾脏发生的多种病证。肾病以虚证为多,所谓实证,也多属本虚标实。肾虚多由精气耗伤所致。临床表现有头晕耳鸣,精神不振,腿膝痿弱,腰痰遗精等。若肾阴虚,伴见颧红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空心苋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野冬青果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药机构名。其职责为:掌管医学教育,考核并选拔医生,校勘名医撰写的文章以及检查鉴定药材等。设提举和副提举,主管该机构。
即躯干骨。包括脊骨、胸骨、肋骨等。
见《中国植物图鉴》。为甘露子之别名,详该条。
气功学著作。5卷。唐·施肩吾撰,李竦编。此为施肩吾隐居西山时,与十余位道友讨论内丹术的资料综述,并参考了多种著作。书中主张以养形为先,次以补益精、气、神为基,形全气壮,再炼内丹以长生。此外还发展了内气
指较大的针灸刺激。针刺以粗长针具,高频率,大幅度及长时间地捻转提插,使患者得到强烈感应者为强刺激;灸治则以大炷,多壮,或长时间熏灸为强刺激。适用于体质壮实,耐受性强,或某些需要大剂量刺激的病症,如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