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指阳热,阴指阴液。谓阳热偏胜,必消耗阴液,而出现各种伤律、伤阴的病证。
证候多同胃火。详胃热条。
见古愚山房方书三种条。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经穴别名。见《普济方》。即陷谷。见该条。
即舒张押手法。见该条。
病名,即杨梅疮。《幼幼集成》卷四:“小儿患此者,实由父母胎毒传染而致,然非寻常胎毒可比。……小儿梅疮,最为恶候,倘发于一二月间,或半周之内,最难救治,以其毒禀先天,来路既远,方药难及,即日服数匙之药,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胞衣不下,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马王堆汉墓帛书简称鬾即继病。详该条。
即犀黄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