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498~583【介绍】:南北朝北周医家。一作僧坦,字法卫。吴兴武康(今浙江钱塘)人。父菩提受好医药。僧垣自幼通医,二十四岁时传家业,得梁武帝赏识。曾任梁代太医正等医官,《后周书》记其治验病案
手的背面。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承德方)。又名妇科得生丹。益母草10千克,白芍药、当归各2.5千克,羌活、木香、柴胡各0.9千克。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一丸,白开水送下。治经血不调,血瘀腹
指口内有淡而无味的感觉。《世医得效方》卷十七:“虚则口淡。”《景岳全书·口舌》:“凡大劳大泻大汗大病之后,皆能令人口淡无味,亦岂皆胃火使然耶。”《医学正传·口病》:“有口淡者,知胃热也。”有虚、实之别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病邪在某经传变至尽。《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参见传经尽条。
【介绍】:唐代巫医。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以咒禁为人治病,传说曾为人“换心”以治疗精神病。
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臂向左右分开,翘掌用力推向两翼,然后钩掌收回,贴于腰际。
病证名。七癥之一。《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鳖癥者,谓腹内癥结如鳖之形状。”主要症状为癥块固定不移,少腹切痛,甚则牵连腰背,面目黄黑等。多由脾胃气弱,食物触冷,积滞久阻,挟痰瘀内结所致。参见癥、七
指五脏疾病的传变和转化。有按五脏生传化者,有不按这一规律传化者。根据不同的病因、体质等因素而异。《素问·玉机真藏论》:“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