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证之一。《痧胀玉衡·闷痧》:“痧毒冲心,发晕闷倒地,一似中暑、中风,人不知觉,即时而毙。此痧之急者,如略有苏醒,扶起放痧,不愈,审脉服药施治。如发晕不醒,扶之不能起,必须审脉辨证的确,果系何因,先用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三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类中风病因之一。因突然惊骇,精神散乱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病名。《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圣济总录》卷十:“历节风者,由血气衰弱,为风寒所侵,血气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诸筋无以滋养,真邪相薄,所历之节
水泻的古称。又称注泄、泄注。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因泄下如水注之状,故名。详水泻条。
【介绍】:见孔广福条。
见汇通医经精义条。
见《本草纲目》。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即手第三指。《灵枢·经筋》:“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