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医院

太医院

古代医疗机构名。系专门为上层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保健组织。始设于金代,元、明、清各代均设太医院。其管理官员和医师等的职称常有变动,名目不一。如金设太医院提点、使、副使、判官等官职,总管全院的各类事务,并选拔技术优良的人员充任管勾、正奉上太医副奉上太医等职。元太医院先后有宣差、尚医监提点等,其他有关职称繁多,不及备载。参见太医署、太医院提点等条。

猜你喜欢

  • 小五爪龙

    见《云南中草药》。为五爪金龙之别名,详该条。

  • 阴阳二气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由内伤七情,荣卫不和而成。此证生于背部,或大或小,或肿或消,或软或硬,初发令人寒热往来。若大渴,神清,高肿,脉洪,十余日脓成者为顺。若不渴神昏,漫肿脉细,应期无脓,饮食不思者

  • 与阳相对的一类事物或性质。参见阳条。

  • 坤中之要

    妇产科著作。又名《秘传内府经验女科》。不分卷。清·伊精阿(满族人)撰。刊于1800年本书介绍女科113种病证,简要记述其症候,列述治疗方剂76首。并附产后生化论,治症活法及产后调护法等专论。

  • 水萝卜

    见《广西植物名录》。为水田七之别名,详该条。

  • 色诊

    望诊内容之一。是观察颜面肤色的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诊察时,以五色主病为重点,结合颜色的浮沉、散抟(音团,结聚之意)、泽枯和上下扩散的方向等。如色浅显为浮,主表病;色隐晦为沉,主里病;色淡而疏落为散,

  • 曹溪

    经穴别名。出《普济本事方》。即风府。见该条。

  • 胎死腹中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即子死腹中。详该条。

  • 热罨(yǎn 掩)

    罨法之一。用热汤或热药汁作局部掩覆的方法。有止痛、消肿、醒神的作用。例如用湿热毛巾罨头面醒酒,罨关节、腹部止痛;以布浸热药汁湿罨患处去痹消肿。

  • 千岁疮

    见《疡医准绳》卷三。即流注疬。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