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寒湿侵袭所致的慢性痹证。因寒邪使气血凝泣不通,湿邪又粘腻滞著不移,两邪相合,可致肌肤疼痛、关节挛痹,并有痛处固定、病程缠绵的特点,故名。
即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见该条。
【介绍】:参见钱瑛条。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小叶枇杷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脑户,见该条。
病证名。《症因脉治·内伤眩晕》:“火冲眩晕之症,暴发倒仆,昏不知人,甚则遗尿不觉,少顷汗出而醒,仍如平人。”有实火、虚火、虚阳上浮之分。实火上冲,脉多洪数,宜用导赤各半汤、栀子清肝散、龙胆泻肝汤、火府
明、清两代医官职称。明太医院设有吏目1人,其职位或在御医之下、医士之上;或在太医令、丞之下,以后屡有变更。官阶从九品。
出《证治准绳·幼科》。指冬春之季,风邪犯肺而致的喘嗽。症见恶寒,或微热,咳嗽气急。治宜疏风宣肺。用止嗽散加减。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小儿浮肿,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标本病传论篇》。指胁肋部撑持胀痛。参见胁肋胀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