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灵枢·经脉》。指腰部疼痛。腰为肾之外候,诸脉多贯于肾而络于腰背。故凡年高、病久,劳倦过度,情志所伤,房室不节而使脏气虚衰;或因感邪、外伤而使腰部经脉不利,气血不畅等,皆可导致腰痛。《济生方·
病名。指寒厥头痛。《兰室秘藏·头痛门》:“有厥逆头痛者,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又称脑逆头痛。症见头痛连及齿痛,四肢厥冷,面青呕吐。治宜温中散寒,用羌活附子汤、白附子
又称透脓。外科治法之一。即重用透脓药如山甲、皂刺之类,使已成脓之疮疡外溃,达到脓出毒泄,肿退痛止的目的。方如透脓散。
【生卒】:十二世纪末【介绍】:南宋医家。字希范,号紫虚道人。南康(今江西南康)人。精心钻研医术。他以《难经》中论脉浮、沉、迟、数为纲,论述了各种病证,写成歌括《脉诀》1卷。并将杜光庭《玉函经》一书加以
气功功法。又名李真人一十六字妙诀。《遵生八笺》:“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这是一种简便的气功功法。开始,先自嗽3~5次,用舌搅上下腭,后以舌抵上腭,待满口生津后,连津咽下,使其有声。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小儿偏风,详该条。
指寒邪长期沉伏于肠胃,阳结不解的病证。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痼冷积热证治》:“痼冷者,中寒也。多因真气既微,胃气不实,复啖生冷冰雪之属,致肠胃虚寒,阴既停凝,阳不能正,大便洞泄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小儿惊风的重证。即咽喉紧、口唇紧、眼梢紧、手脚紧、阴囊紧,为经脉邪实,经气将竭的危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五。即脱囊。见该条。
指小便浑浊。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科》。即便浊。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