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之一。《类证治裁》卷三:“肝胆郁,血燥结核。加味逍遥散。若杂吞酸,逍遥合左金汤。”参见五脏郁证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又名脐漏疮、落脐疮。多由脐痈久治不敛,形成漏管;或落脐带之后,脐汁不干,疮口不合所致。症见脐中时流脓血臭水,久不收口。外用提脓去腐,腐去继以生肌收口之药。相当于先天性及后天性
病证名。出《经效产宝》。多因产后气血亏损,运行无力,致血留滞于经络、肌肉之间;恶露过少,瘀血停留,败血入于关节之中;或产后血脉空虚,风寒袭之,流注筋脉所致。气血运行不畅者,兼见骨节不利,筋脉拘急,治宜
病名。①出《疡医准绳》卷三。即手心毒。见该条。②即涌泉疽。见该条。
乘,侵袭。乘脏指病变发展至五脏。《伤寒论·平脉法》:“诸阴迟涩为乘脏也。”成无己注:“脏,阴也。阴脉见者,为乘脏也。”
见《兰室秘藏·眼耳鼻门》。即碧天丸,见该条。
古刺法。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指治疗痹症寒邪稽留范围较大的针刺方法。其法正中刺一针,四傍各刺一针,均用浅刺法。这种刺法扬散浮浅,故名扬刺。
病名。见《奇效良方》卷六十一。《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上腭肿,汤水难入,形肿如鸡卵。”详悬蜞风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随霖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