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宋以前医籍考

宋以前医籍考

中医目录著作。日本冈西为人约编于1942年。本书著录我国宋代以前医学著作1869种,分为内经运气难经脉经五脏针灸女科、幼科、外科、口齿、眼科养生、月令、按摩导引房中祝由、兽医、医史制度、仲景方论医经经方、本草、食经等23类。每书分出典、考证、序跋、版本等项,记述或辑录历代著录情况、作者生平著作、成书年代、各家评论、各种版本之序跋及版本流传情况。所据资料,辑自我国历代医书、史志、书目、地方志、笔记小说凡500余种。对研究中国古代医籍有重要参考价值。195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 尺肤诊

    观察尺肤部的色泽形态及按触该部了解其缓急、滑涩、寒热的诊察方法,又称“诊尺肤”。《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汪石山认为:“既诊其三部

  • 邪喘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喘》。指寒邪伏肺的气喘。多由邪伏肺中,关窍不通,肺气壅塞所致。症见上气喘逆,呼吸不利,咽喉如塞,如欲呕吐,有时可见身热,脉六部俱伏等。治宜发散为主。如麻黄散、射干麻黄汤、五虎汤等

  • 斗肘

    ①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肘部,曲池穴外方,肱骨外上踝之高点处。主治臂肘神经痛,偏瘫,神经衰弱等。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②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又作肘。位

  • 上胞下垂

    病证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又名睢目、侵风、睑废、睥倦胞垂、眼睑垂缓、睑皮垂缓。发病有先后天之分:先天性者由发育不全引起;后天多因脾虚气弱,脉络失和,风邪客睑而成。此外,外伤、肿瘤、

  • 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

    针灸著作。又名《洁古云岐针法》,1卷。金元·张璧撰(按:张璧即云岐子,其父为张洁古)。本书主要论述针法补泻和部分针刺治疗经验,文字简略。内有:论迎随补泻、经络取原(穴)法、王海藏拔原例、经络腧穴配合法

  • 初孕大热

    病证名。亦名胎前虚热。《女科秘宝》:“初孕自发大热,服凉药更甚,此胎之虚热也,服四物汤再加人参、附子。”

  • 蝦蟆黄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治蝦蟆黄,舌上青脉起,七日盛,九日病过,急烙大椎即效,此病昼夜不睡,宜服豉栀汤方。”参见黄疸有关条。

  • 野石榴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 猫耳朵

    见《湖南药物志》。为虎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 走胆药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青叶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