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食物的气味。《素问·脉解篇》:“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食臭也。”指闻到食物的气味即厌恶。②指嗳气有酸臭味。多因宿食不消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露置户外,任其日晒夜露。②药物剂型之一。参见露剂条。
书名。4卷。清·郑奋扬撰。刊于1901年。本书是鉴定药物真伪的专著。内容主要对于110种药物的名称、形、色、气味,进行了较详细的辨析,1930年曹炳章又在本书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对勘,进行了整理和补注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脐疮。详该条。
《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六十引李东垣方。又名黄连饮子。黄连(酒炒)、黄芩(酒炒)、龙胆草、生地黄、柴胡各一钱,升麻五分。水煎,于午前或饭后热服。治暴发火眼。
药物剂型之一。依方精制的成药,一般为粉末状或颗粒状。分内服和外用两种。外用的多含有汞硫等矿物药,经过加工升华或熔化提炼而成的制剂,为粉末状,如白降丹、红升丹等。内服的有紫雪丹、至宝丹、玉枢丹(一名紫金
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一。指患疮疡兼见口渴欲饮者。《外科枢要》:“疮疡作渴若焮痛发热,便利调和者上焦热也,用竹叶石膏汤;肿痛发热大便秘涩者内脏热也,用四顺清凉饮;焮肿痛甚者热毒蕴结也,用仙方活
病证名。即初生不啼。《济阴纲目·保婴经验方》:“初生不能发声,谓之梦生。”详闷气生条。
道教经典及气功著作。不分卷。撰于晋代。传为晋武帝将军魏舒之女魏夫人著。包括《上清黄庭外景经》(又名《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和《上清黄庭内景经》(又名《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两部分。撰述系用歌诀体裁。《外景
见名医别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