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子嗽。详该条。
①人体部位名。即锁骨上窝。《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从缺盆上颈贯颊。”②经穴名。代号ST12。出《素问·气府论》。别名天盖。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胸正中线旁开4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如银内障证。详该条。
儿科著作。又名《证治大还幼幼近编》。4卷。清·陈治撰。十七世纪末刊行。本书为《证治大还》之一种。前三卷主论痘疮主治,后一卷论小儿杂病诊法及证治。
小儿的生长发育。《千金要方·序例第一》谓小儿“生后六十日,瞳子成,能咳笑,应和人。百日任脉成,能自反复。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独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膑骨成,能独立。三百六十日膝骨成,能行。
也称补脾益肺。土指脾,金指肺。借五行相生的理论用补脾益气的方药补益肺气的方法。临床多用于咳嗽日久,痰多清稀,兼见食欲减退、大便溏、四肢无力,舌淡脉弱等肺虚脾弱的证候。
①音义同浮。《素问·水热穴论》:“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吴崑注:“肌肤浮肿曰胕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重胕肿。”②音义同腐。《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民嗜酸而食胕。”《素问·风论
推拿方法名。病人俯伏,取膝肘或膝掌体位,并加大肘膝间的距离,充分暴露下腹。先作腹部按摩,使病人适应操作,然后双手合抱或平行置于病人腹下,托起腹部,再予突然放松,反复进行,逐渐加大幅度。重点在脐部或脐下
耳的部位。《冷庐医话》卷四:“……铜挖刺通耳底,流血不止……。”耳底,古人泛指耳窍的深部,似指今之外耳道深部及鼓膜等部分。
见《片玉心书》。即风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