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邪化热入里,邪气盛正气足时所表现的证候。如高热、烦渴引饮、便秘或腹痛拒按、尿黄赤,苔黄干,脉数实等。治以清泻实热为大法。参见实热证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大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旃,音毡,zhān。见《药物学大成》。为番泻叶之别名,详该条。
指皮肤枯涩失去润泽。为精血枯涸的一种表现。《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踹。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风牵斜。详该条。
①见《湖南药物志》。为女萎之别名。②见《四川中药志》。为川木通之别名。各详该条。
自我推拿方法。即熨眼。《饮膳正要·养生避忌》:“凡夜卧,两手摩令热,揉眼,永无眼疾。”
见《伤科汇纂》。即脑杓。详该条。
见《中医方药学》。即玉米轴,详该条。
病名。指鼻涕脓臭者。《普济方》卷五十七:“脑泻臭秽。”属鼻渊类。参见鼻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