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小儿初生偶然作吐,吐量不多,一般不属病态。如果呕吐不止,或者进乳即吐,可由初生拭口不净,秽液内拭(参见生下吐条);或胎前寒热偏盛;或产时外伤等原因所形成。应结合起病缓急,呕吐与哺乳的关
【介绍】:晋代医生。彭城(今江苏境内)人。以医知名,治病多验。
出《生草药性备要》。又名黑面叶、山夜兰、夜兰茶、青凡木、四眼叶。为大戟科植物黑面树Breynia fruticosa(L.)Hook.f.的嫩枝叶。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福建等地。苦,寒,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一年蓬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I16。出《灵枢·本输》。别名窗笼、窗聋、天笼。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颈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当扶突穴后与喉结相平处(《针灸甲乙经》)。一说“在风池、翳风之间”(《循经考穴编》广注)。布有颈
蕴积薰蒸。指郁热内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运热,其化暄暑郁燠。”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南开医院)。柴胡9~15克,黄芩、半夏、木香、郁金、车前子、木通、栀子、生大黄(后下)各9克,茵陈15克。水煎服。功能舒肝理气,清热利湿。治湿热型急性胆囊炎,右胁持续性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正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病证名。①泛指外感病中所出现的咳嗽。《伤寒明理论》卷二:“伤寒咳者,何以明之?咳者謦咳之咳,俗谓之嗽者是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寒气,寒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肺寒则外内合
出宋·徐铉《稽神录》:“浮梁生,背突起如盂,痒甚。医士李德立云:‘此虱瘤也。’以药傅之,一夕,瘤溃,出虱斗余,即日体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