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必鼾
出《伤寒论》。指睡眠时发出的呼吸粗鸣声。即鼾。详该条。
出《伤寒论》。指睡眠时发出的呼吸粗鸣声。即鼾。详该条。
出《医宗金鉴》。即长针,见该条。
证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指疮口有恶肉突起,名曰毒根。治宜平安饼外贴,再以阳和解凝膏盖之,一日一换。或用铜绿,煅研极细末,掺之,外用膏盖之。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阴地蕨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指初生口噤嘴唇苍白者,参口噤条。
病名。指因湿聚而致的疝症。《景岳全书》卷三十三:“湿疝多为重坠胀满,然亦有痛者,……有不痛而久坠不愈者,是即疝之属。”参见疝、疝条。
病名。出清·叶氏秘传《七十四种疔疮良方并图形要诀》。即红丝疔,见该条。
见《白喉忌表抉微》。该书把治疗白喉的常用药按其作用的猛、缓分为“正将”、“猛将”、“次将”三类。云:“以正将为定法,而以猛将驭其重,次将驭其轻。”其临床意义是“正将”药最为“王道”,“猛将”药治疗重症
①体表血色的变化。《灵枢·癫狂》:“候之于颜,……血变而上。”②血分的病变。《素问·至真要大论》:“民病血变于中,发为痈疡……。”
病名。《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人有能食而不大便,初亦不觉为患,久乃腹内成块结,推之可动,故名为谷瘕也。”参见瘕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半千。湖北江夏人。抄辑有《奇方类编》2卷(17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