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正七品上。
病名。①即心劳,详见该条。②《慎柔五书》卷四以虫在于心则成心痨,治以雷公丸等。
病名。见《中国外科学大纲》卷下。即鹤膝风。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亦称紫硇砂,为硇砂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浮肿的一种类型。因膀胱有病而引起的水肿。由膀胱气化不利,水液潴留而成。临床特征为浮肿,腹急(小腹胀急)。治宜化气利水,用五苓散。
出《卫生杂兴》。为八角茴香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属低级官员,官阶从七品。
厥证之一,指肝气化风之厥。《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王冰注:“夫肝气为风,肾气陵逆,既风又厥,故名风厥。”《素问·评热病论》:“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
病证名。因气虚所致的痰证。《症因脉治》卷二:“气虚痰,面黄肌瘦,六脉濡缓。”治宜健脾、益气、化痰。方用六君子汤等。参见痰证条。
太阳经证之一。详太阳伤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