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感证辑要

感证辑要

书名。4卷。严鸿志辑于1920年。严氏鉴于六淫所致感证散见于各家著作,遂纂辑其精要编成本书。卷1名医通论,主要选录明、清伤寒、温病家有关辨证治法等多方面的论述;卷2以伤寒为主,卷3以温病为主,详述各种病症的诊法和证治;卷4辑感证方剂,分为发表、涌吐攻里和解、开透、清热、祛寒、补益八类,融经方时方于一炉。本书采集资料比较丰富,但亦略有驳杂,眉目不够清楚等缺点。

猜你喜欢

  • 足太阳标本

    十二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跟上5寸,指附阳穴。马元台注:“附阳本在外踝上三寸,今曰跟上五寸,则踝下至跟二寸,而踝上有三寸,则当是附阳穴

  • 短气

    证名。见《灵枢·颠狂》。指呼吸短促,如不能接续。《医宗必读·喘》:“短气者,呼吸虽急而不能接续,似喘而无痰声。”有虚实之分。虚证常兼见形瘦神疲,声低息微,头眩乏力等症,多由体气素虚或病后真元耗损所致。

  • 元寸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麝香之处方名,详该条。

  • 医暇巵言

    杂论著作。2卷。清·程林撰。刊于1677年,此书杂录各有关医药典故。在杂谈自然、物理现象及释医中,也掺杂了一些糟粕性内容。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棕皮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棕榈皮之简称,详该条。

  • 鼻涕虫

    见《本草纲目》。为蛞蝓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热毒病

    病名。《千金要方》卷五:“小儿伤寒,变热毒病。身热面赤,口燥,心腹坚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疮者,或因壮热,便四肢挛掣惊,仍成痫疾,时发时醒,醒后身热如火者。”本证可用升麻汤主治。

  • 自灸草

    见《广东中草药》。为自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 倒地拱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防己之别名,详该条。

  • 黄芪建中汤

    《金匮要略》方。桂枝、炙甘草、生姜各三两,芍药六两,大枣十二枚,饴糖(烊化)一升,黄芪一两半。水煎,分三次服。治阴阳气血不足,腹中拘急,自汗或盗汗,身重或不仁,脉大而虚等症。若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