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舌苔突然剥脱的舌象。即光剥舌,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人面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蜘蛛之别名,详该条。
似指成年女性的阴道。《素女经》:“女子阴深……五寸曰谷实。”
病名。又名肛瘘、漏疮。多因肛门周围痈疽溃破久不愈而成;或由肛管直肠内壁的感染发展而来。症见肛周有疮口并与管道相通,常流脓水,疼痛或瘙痒,缠绵不愈。若患处肿硬痛,疮口凸起,脓液稠厚,病体尚壮者,属实症;
又称咀片。药材经过加工处理后,成为片、丝、块、段等形状,便于煎汤饮服。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红丝疔。见该条。
指面部足部浮肿。为水肿病常见证候之一。《素问·评热病论》:“有病肾风者,面胕庞然壅。”王冰注:“庞然,肿起貌;壅,谓目下壅如卧蚕形也。”马莳注:“胕,足面也。”参见水肿、附肿条。
五代时官名。五代时无医疗机构的设置,仅设此职以掌管医事。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为猴枣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