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嗣五种备要条。
见《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为救必应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锦地罗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①明代医生。字以求。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精通医术及养生术,能治疗罕见病,并肯帮助贫穷之人。②清代医家。字三农。华亭(今属上海市松江)人。家中五世精于医,他承家学,撰述有《证治大还》(169
即食疗。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眦帷赤烂、目眦溃烂、目眦赤烂。《张氏医通》卷八:“眦赤烂证,谓目烂帷眦有之,目无别病也。赤胜烂者多火,……烂胜赤者湿多,……病属心络,甚则火盛水不清而生疮于眦边也。”
表有寒里有热的证候。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本有内热,又感寒邪之证。多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又伴见烦躁口渴、便秘等。
见《红河中草药》。为小红参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素问·气府论》。《针灸甲乙经》作上关穴别名。见该条。
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撰人未详。约为秦以前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全文约百余字,主要是有关诊断学上鉴定死亡征候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