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支咳

支咳

病名。十咳之一。又名支嗽。指咳嗽兼见心下硬满引痛者。《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三曰支咳。心下硬满,咳则引痛,其脉反迟是也。”参见咳嗽、痰饮咳嗽、十咳条。

猜你喜欢

  • 四大绝证

    指外科的舌疳、失荣、乳岩和肾岩翻花四种疑难疾患。详见四绝及舌疳各条。

  • 水吐丝

    见《江苏药材志》。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 轻宣肺气

    即用轻剂宣通肺气,清解表热的治法。如感受秋季温燥之气,身微发热,口干而渴,干咳无痰,用桑杏汤之类。

  • 金丝荷叶

    ①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虎耳草之别名。②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锡生藤之别名。各详该条。

  • 瘪桃干

    见《中药志》。即碧桃干,详该条。

  • 祛瘀活血

    又称去瘀生新、活血生新、化瘀行血。是祛除瘀血、流通血脉的方法。血液由于阻滞而变为瘀血,须去除才能使血脉流畅。用桃仁、生地、丹皮、赤芍、当归、川芎、红花、三七、丹参等药。

  • 白肿舌

    病名。系指舌肿而色白。《喉科秘钥》卷下:“此症因风寒积内,六脉弦紧,舌肿硬痛。用六味汤加细辛三分、苏叶一钱半、白芷一钱、当归一钱半、川芎、葛根各一钱,如有白苔黑点而滑者,用淡附子、干姜各五分煎服。外用

  • 灸法

    针灸疗法的一大类。指用艾炷或艾条在体表穴位上烧灼、熏熨方法。《素问·异法方宜论》:“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具有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灸法一般分艾炷灸和艾条灸两类。艾炷灸包括直接灸(化脓灸、非化

  • 杨上善

    【生卒】:六至七世纪【介绍】:隋唐时期医学家。籍贯不详。大业中(605~616年)曾任太医侍御,很有名望。撰有《黄帝内经太素》30卷,是注解《内经》最早的医家之一,对后世研究《内经》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 风湿痹

    病名。《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风湿气多而寒气少者,为风湿痹也。”症见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日久不瘥。亦可致身体手足不遂。治宜祛风湿为主。用海桐皮汤、羌活胜湿汤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