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跗(fū),同趺。即足背。指足背肿。出《素问·气交变大论》。为水肿病症状之一。参见水肿、脚肿条。
艾条灸之一种。将艾条(通常用药艾条)燃着端,隔布或棉纸数层,紧按在穴位上施灸,使热气透入皮肉,待火灭热减后,再重新点火按灸,每穴可按灸几次至几十次。常用于风湿痹症。古代的太乙神针、雷火针灸法属此范畴。
参见司天在泉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鬼灯笼之别名,详该条。
见古本康平伤寒论条。
病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尾骨伤。见尾闾骨伤条。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水葱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即密陀僧,详该条。
病证名。指内有积热,而又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吐血。《症因脉治》卷二:“外感吐血之因,内有积热,诸经火盛,外有风寒,束其肌表,血络热甚,不得外越,妄行上冲。”因风热者,兼见发热头痛,鼻干口燥,或有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