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暴泻

猜你喜欢

  • 汉方医药全书

    见皇汉医药全书条。

  • 小儿发痧

    病证名,见《寿世保元》卷八。小儿寒邪外束,气血内郁,引起发痧。其症似寒非寒,似热非热,四肢懈怠,饮食不思,容颜惨楚。如腹痛而手足冷者为阴痧;腹痛而手足温者为阳痧。治宜开通腠理,宣畅气血。用热水蘸搭臂膊

  • 赤施

    病名。出《灵枢·痈疽篇》卷九。《疡科准绳》卷四:“赤施即股阴疽。”证治参见附骨疽条。

  • 白头草

    见《湖南药物志》。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 又名颡、额颅。前发际以下,两眉以上的部位。《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 交会穴

    经穴中的一类。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交会通过的穴位。出《针灸甲乙经》。这类穴位大多分布在头面和躯干部。一般阳经与阳经相交,阴经与阴经相交。表明经脉之间的交叉会合,脉气互通和穴位主治作用的特异性。临床上

  • 印堂疔

    病名。《治疔大全》。即眉心疔。见该条。

  • 间日子母

    间日疟的俗称。见《医略十三篇》卷九。详子母疟条。

  • 胆囊穴

    即胆囊点。见该条。

  • 蛇丝惊

    见《幼幼集成》。即弄舌。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