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类名方
见济生拔粹条。
见济生拔粹条。
本义形容星光暗弱。焞焞指耳听不聪。参见浑浑焞焞条。
出《岭南采药录》。为樟柳头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又叫兜腮痈。《喉科指掌》卷五:“此症生于腮下,其名悬痈。因郁积寒气而发。”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七叶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丝瓜络,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32卷。清·刘若金撰。刊于1700年。作者依《本草纲目》的分类次序,编集691种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等30部。每种药物精选各家学说,删去浮词及迷信部分重新编纂而成。书中根据前人论述,以
骨名。又名趺骨、足趺骨、脚面骨。即跖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跗者足背也,……其骨乃足趾本节之骨也。”此骨左右各五,相当于手的掌骨。
见《河北中药手册》。即马蔺子,详该条。
【介绍】:晋代医生。善治喘病,自拟三物散治喘,效果较好。
《素问》篇名。缪刺,针刺法之一,以其与经刺法有不同之处,故名。凡病在经脉,则刺其经穴,是谓经刺(又名巨刺);病在络脉,则刺其皮络,是谓缪刺。本篇主要论述各经络脉发病所采取之缪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