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脉从渊腋穴(胆经)下三寸的大包穴处分出,散布在胸胁部。本脉发生病变,实则浑身尽痛;虚则全身关节松弛无力。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攒竹,见该条。
见《宁夏中草药手册》。为暴马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补阴。又称育阴、养阴、益阴。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常用方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常用药如天门冬、麦门冬、石斛、沙参、玉竹、龟板、鳖甲、旱莲草、女贞子等。参见补阴条。
核的异体字。参见核骨条。
①出《名医别录》。为独活之别名。②出《新修本草》。为银线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即肝郁。详该条。
【介绍】:见孙兆条。
出《金匮要略》。即伏龙肝,详该条。
骨名。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即骨。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