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集一方。蜈蚣一个,蝎尾五个,僵蚕七个,瞿麦半钱。为末,每用一字,吹入鼻中,或用薄荷汤调下。治小儿脐风锁口。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丁癸草之别名。②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鸡眼草之别名。③见《广西中药志》,为金线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①八纲中的里证、寒证、虚证,称为阴证。②正气虚寒或阴寒内盛之证,如面色苍白或暗晦,踡卧肢冷,静而少言,语声低微,呼吸微弱,气短乏力,不烦不渴,或喜热饮,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腹痛喜按,舌淡胖嫩,苔润滑,
脉学著作。简称《脉影图说》。2卷。旧题晋·王叔和编,明·沈际飞重订。书中论述七表、八里、九道脉,奇经八脉,十六怪脉,左右手三部阴阳脉绝候等脉学专题,有图有论。作者还介绍了“观形色歌”,作为脉诊的辅助。
书名。4卷。清·陈尧道撰。刊于1678年。作者汇集宋元以来诸家学说,以阴、阳、表、里、虚、实等基础理论分析、论证伤寒或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病的诊断和治法。另有药方部分,熔经方、时方于一炉,阐明其主治、服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
医经著作,不分卷。清·俞樾(曲园)撰于1850年。此书乃俞氏《读书余录》之一。总收48条《内经》经文。俞氏发挥其考据之长,以决《内经》之疑、之阙、之异;以断注家之失、之得、之误。考据精确,使《内经》中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手阳明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四月之时,故名之曰孟夏痹也。”详手阳明经筋病条。
渴证之一。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九。因脾胃实热灼津所致。症见胸膈烦闷,口渴引饮。治宜清胃生津,用猪肚丸、赤茯苓散、玉女煎等方。
《痘疹金镜录》卷下方。蝉蜕五钱,地龙一两。为末,取适量,乳香煎汤调下。治痘黑陷,项强,目直视,腹胀,喘急,发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