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之一。《类证治裁》卷三:“肝胆郁,血燥结核。加味逍遥散。若杂吞酸,逍遥合左金汤。”参见五脏郁证条。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亦名六甲、有子、有身、有妊、有娠、任娠、双身、妊子、怀子、怀孕、怀身、怀胎、怀娠、怀躯、孕、重身、躯。指扫女受孕。
病名。多由心胃火燔,邪毒上冲所致。《焦氏喉科枕秘》卷一:“形如松子,色若猪肝,口喉皆赤,张口吐物则气逆,关闭不能饮食。”治宜泻热凉膈。用三黄凉膈散加荆芥、防风、僵蚕、牛蒡子等。或待脓熟时以刀针于高肿处
【介绍】:见朱栋隆条。
病名。指冲脉脉气逆乱的疾患。《杂病源流犀烛·冲脉病源流》:“冲脉为病,气逆而里急。……一曰寒逆,阳不足也。脉来中央实坚,经至关、尺寸俱牢,直上直下。症见胸中寒,少腹痛,中满暴胀,疝瘕,遗溺,胁支满烦,
病证名。出《陈氏秘传》。指患肢短缩。髋关节后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
指臀位产。李小有《胎产护生篇》:“产育三难,……有先露臀而曰坐生。”详坐臀生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四满。见该条。
药物性能。出《本草纲目·序例》。甘、辛味的药性是向外向上发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阳主升散,故无降。但亦有例外,如苏子辛温,沉香辛微温,均有降气作用。
病证名。为咽喉疾患之常见症状。多因肺胃火炽,薰灼咽喉,或血分伏火上攻所致。症见喉关或内或外,红肿疼痛,或有口臭、口干苦、便秘溲黄等。治宜清解热毒,凉血消肿。方用清咽润燥汤、银翘散或犀角地黄汤等加减。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