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外感眩晕》。可因岁运加临或时邪感冒所致。症见身热烦躁,口渴引饮,夜卧不宁,头旋眼黑,小便赤涩,脉躁疾。治宜清火润燥。用柴胡清肝饮、清肺汤、竹叶石膏汤等方。参见眩晕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
自我推拿方法。即干浴。见该条。
即白矾,见该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肝虚雀目内障。详该条。
见《江苏省药用植物志》。为茜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火针。《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针、药熨。”
病名。《外科启玄》卷四:“此疮发于神道、灵台二穴,乃督脉并膀胱经,多血少气。初起时不作寒热疼痛,紫黑色不破,里面先自黑烂。二十岁以后,不慎房事。积热所生。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十全一二。皮
病名。又名乳汁不通、乳脉不行。《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产妇有二种乳汁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常补之,盛当疏之,盛者当用通草、漏芦、土瓜根辈,虚者当用炼成钟乳粉、猪蹄、鲫鱼之
指涕、泪俱出。《灵枢·口问》:“故悲哀愁忧则心动……液道开,故泣涕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