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横骨

横骨

①指耻骨联合。又名下横骨盖骨。《灵枢·骨度》:“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②指附于舌根舌骨。《灵枢·忧恚无言》:“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③经穴名,代号KI1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下极。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耻骨联合上缘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脐下4.5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下5寸,旁开1寸(《针灸大成》);脐下5寸,旁开1.5寸(《针灸资生经》)。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并有腹壁下动脉及阴部外动脉通过。主治少腹胀小便不利遗尿,尿闭,阳萎,遗精疝气睾丸肿痛,尿失禁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猜你喜欢

  • 五臭之一,腥为金臭,入通于肺,故为肺之臭。《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类金,……其臭腥。”临床上,病人或其排泄物发出腥臭,或者病人对腥臭有异常的感觉,常是肺病的征象。如肺痈病人常

  • 曾德显

    【介绍】:见曾世荣条。

  • 狗尾巴草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珍珠菜之别名,详该条。

  • 程壶公

    【介绍】:见程门雪条。

  • 足小趾尖

    见《中国针灸学》。即手足小指穴之在足者。参手足小指穴条。

  • 厘孳

    南北朝时称双生为厘孳。详双生条。

  • 亡津

    即亡津液。详该条。

  • 妙香丸

    《苏沈良方》卷十方。朱砂一两,牛黄、冰片、麝香各一分,金箔十四片,粉霜、铅粉各一钱,蜡二两,巴豆一百二十个。为细末,制丸,弹子大,每服三至十丸,夜半后入冰片,米汤送下。治小儿正虚夹积,潮热寒热,脘腹胀

  • 两睑赤烂

    病证名。《秘传眼科龙木论》:“目之两睑赤烂者何也?……风邪客于腠理,湿气相争,停于两睑,目时赤烂,湿之故也。”参见眼弦赤烂条。

  • 筋瘿

    病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筋脉露结者名筋瘿。”多因怒气伤肝,火旺血燥而致。症见颈前瘿块,青筋显露;结如蚯蚓。治宜清肝解郁,养血舒筋。用清肝芦荟丸化裁。相当于甲状腺肿伴有明显颈部血管怒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