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著作。书名取小儿初生时颅囟未合之义。又名《师巫颅囟经》。2卷(一作3卷)。托名周穆王时“师巫”所传(一作东汉·卫汛撰)。明代以后原书已佚,今存本为《四库全书》本(系自《永乐大典》中辑佚者),己非全
病证名。系指由伤寒邪客于肺系,肺气壅塞所致之失声。《诸病源候论》卷八:“邪客于肺,肺主声,而通于气,今外邪与真气相搏,真气虚而邪气胜,故声为之不通也。”治宜散寒祛邪。若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者可选用九味
经穴名。代号ST18。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资脉。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颞骨乳突中央,当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翼连线的中、下1/3交点处。布有耳大神经的耳后支和耳后动、静脉。主治耳鸣,耳聋,头痛,小儿惊癎,
病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目中常早晨昏。详该条。
即出针,《素问·针解》:“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见出针条。
【介绍】:见曹秉铉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太渊,见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地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陆清洁《医药顾问大全·妇人科》。即儿枕痛。详该条。
见《中药材品种论述》。为关木通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