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水注

水注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水注候》:“人肾虚受邪,不能通传水液故也。肾与膀胱合,俱主水,膀胱为津液之府,肾气下通于阴,若肾气平和,则能通传水液,若虚则不能通传,脾与胃合,俱主土,胃为水谷之海,脾候身之肌肉,土性本克水,今肾不能通传则水气盛溢,致令脾胃翻弱不能克水,故水气流散四肢,内溃五藏,令人身体虚肿,腹内鼓胀,淹滞积久,乍瘥乍甚,故谓之水注。”参见九注条。

猜你喜欢

  • 司天在泉

    运气术语。司天与在泉的合称。司天象征在上,主上半年的气运情况;在泉象征在下,主下半年的气运情况。如子午年是少阴君火司天,则阳明燥金在泉;卯酉年为阳明燥金司天,则少阴君火在泉。司天与在泉,可推算一年中岁

  • 手太阳经别

    十二经别之一。原称手太阳之正。《灵枢·经别》:“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在肩关节部从手太阳小肠经分出,进入腋窝,走向心脏,联系小肠。

  • 脾阳虚

    又称脾胃虚寒。因饮食失常、劳倦过度、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脾气既虚,又兼内寒,故除脾虚见证外,尚可见腹中冷痛,得温痛减,口泛清水,四肢欠温,畏寒喜暖,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治宜健脾温

  • 六吕

    古代音律之六阴律。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参见六律条。

  • 武之望

    【介绍】:明代医家。字叔卿。关中(陕西)人。曾据王肯堂《证治准绳》中女科部分,编成《济阴纲目》,门分类别,有纲有目,流传较广。武氏另有《济阳纲目》一书刊行。

  • 沈炳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产乳十八论》一书,已佚。

  • 穿牙毒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此症……初起未破名穿牙疔,已破即穿牙毒。”详穿牙疔条。

  • 导法

    通导大便的方法。与导便同义。是把液体药物灌入肠中,或把润滑性的锭剂塞入肛门内,以通下大便。如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等。

  • 失强

    见《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因五脏精气衰败而致相应的身体部位失去正常的强健状态。五脏各与身体的一定部位相通应,五脏精气充沛则形体强健,若脏气虚衰则相应部位失养而呈现失强体征。如腰为肾之腑,腰脊强直,转摇

  • 语言蹇吃

    即语言蹇涩。《诸病源候论·蹇吃候》:“若府藏虚损,经络受邪,亦令语言蹇吃。”详见语言蹇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