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瑶函》卷三方。赤芍药、炒黄连、木通、生地黄、炒栀子仁、黄柏(盐水炒)、黄芩(酒炒)、当归尾、甘草梢、牡丹皮各等分。为末,每服五钱,水煎,去滓热服。治两眼赤丝虬脉。
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小儿肺胀似痫。表现上气喘急,鼻翼扇动,两胁闷乱,喘喝声嗄,痰涎壅塞者,即为此证。其状险恶,宜急攻下,用牛黄散(《幼科发挥》)。
指“厥阴”的涵义及其阴尽阳生的特点。《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两阴”指太阴、少阴,厥阴在太阴、少阴之后,太、少二阴交尽,阴气已极,阳气得生,故称厥阴。《素问直解》:“由
【介绍】:唐翰林学士。长于产科,撰有《产经》2卷。
外伤名。见《千金要方》。即犬噬人伤。详该条。
指表证化热,病势向里发展。症见不恶风寒而反恶热,烦渴,小便黄赤,舌苔黄燥等。
元代医官职称。为中级官员,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官阶从三品。
指五种淋症。①指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七。②指冷淋、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③指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见《医部全录·淋》。④《医学纲目
即月经。详该条。
证名。又称善悲、悲。《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详善悲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