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张曜孙条。
【介绍】:见董汲条。
证名。指热积于内所致的胃脘痛。《症因脉治》卷一:“七情六欲之火,时动于中、膏粱炙煿之热,日积于内,热久成燥,积热之痛作矣。……时作时止,口渴唇燥,痛则多汗,栀连清胃汤,有下症,神芎丸。”《寿世保元·心
泛指颈项,或专指颈项的前部。参见颈项条。
即攻溃。详该条。
出《本草原始》。月经的别名,详月经条。
病名,出《鲍氏验方新编》卷六。即狐疝,详该条。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又名疳、湿、疳湿疮。古人认为疳湿是由于久利脾胃虚弱,肠胃之间,虫动侵蚀五脏,使人心中烦懊,其虫上蚀则口鼻齿龈生疮,下蚀则肛门烂痒。用《千金》姜蜜汤(生姜汁、白蜜、黄连),送
【介绍】:见陈自明条。
舌边周黑晕,中央微红。多为热入心包之候,宜清心泻火(见《伤寒舌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