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临床遇到五种脉、证不符的危重病症,禁用针刺。《灵枢·五禁》:“病与脉相逆,命曰五逆。”“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
病名。见《咽喉经验秘传》。即双乳蛾。见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聚散障、夜星聚散、星月聚散、浮萍障、时发时散翳。多由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阴虚兼湿热所致。症见黑睛生翳,“或圆或缺,或厚或薄,如云似月,或数点如星,痛则见之,不痛则隐
病证名。指月经色淡,质稀如水。由气血俱虚所致。治宜补气养血。方用黄芪、人参、甘草、肉桂、当归、川芎、香附。或用四物汤加人参、黄芪、香附;腹痛加阿胶、艾叶、延胡索;虚甚者,加生姜、附子。
病证名。见《原机启微》。即眼楞急。详该条。
①指阴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②运气术语。指主气,或称主时之六气,即六气分司于一岁的二十四节气。《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气始于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小儿推拿秘诀》。用拇指沾葱姜汤擦洗小儿鼻孔及其周围。用治感冒发热,鼻流清涕,急慢惊风等症。《小儿推拿秘诀·汗法》:“医者用右手大拇指面蘸葱姜汤,于病者两鼻孔着实擦洗数十。随用两大指
指五种疝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一曰石疝,二曰血疝,三曰阴疝,四曰妒疝,五曰气疝,是为五疝也。”又:“五疝之状,寻此皆由腑脏虚弱,饮食不节,血气不和,寒温不调之所生也。”详血疝、气疝、阴疝等条。
证名。即牙龈肿。治法:属风邪入侵者,宜疏风消肿,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属血虚者,宜补血养血,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等加减。属肾阴虚亏,虚火上炎者,宜滋阴降火。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大补阴丸等。
①伏居于地下而未出地面者。《素问·阴阳离合论》:“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②指暗处。《素问·至真要大论》:“阴处反明”。③指前阴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