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润燥
即养阴润燥。详该条。
即养阴润燥。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荔枝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902~1964【介绍】:骨伤科学家。名瑞昌。江苏无锡人,久居上海。石晓山之子。早年攻读于神州医药专门学校,侍父诊。20岁时独立应诊。曾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伤科教研组主任等职。继承家学,汲取诸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其形如栗子。”相当于痔核之颜色紫红深暗者。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翼首草之藏语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人。撰有《养生经》一卷,已佚。
指心病因邪气盛实所出现的证候。多由实热、痰火犯心等所致。《脉经》卷二:“心实也,苦心下有水气,忧恚发之。”又:“心实,……病苦闭大便不利,腹满,四肢重,身热,苦胃胀。”《本草经疏》:“心实,即实火、实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证名。指毫毛耸然直竖。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
①伏居于地下而未出地面者。《素问·阴阳离合论》:“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②指暗处。《素问·至真要大论》:“阴处反明”。③指前阴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