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哕,呃逆。《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一:“胃受邪气则呕,脾受邪气,脾胀气逆,遇冷折之,气不通则哕也。”小儿哕多因于食滞胃脘而致。《医林绳墨》谓因于食而致者,脾胃不能健运,食阻气而不行,宜以温中消导为
针刺麻醉之一。是在耳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麻醉方法。即按针麻要求在耳穴上针刺以进行手术。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使用针麻的外科手术,尤以颅脑、五官、颈、胸部手术为宜。通常按心藏神,肺主皮毛的藏象学说选取
指非经脉所过之处。《灵枢·经脉》:“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
肾所产生而构成骨髓的物质。《素问·逆调论》:“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
见《重庆草药》。为松塔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杨用安条。
见成都中医学院等《常用草药治疗手册》。为薏苡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任太医局太医。曾将名医郝允“六元五运”之法,绘图献给朝廷,行于世。
出《温热论》。温邪犯肺之后,不顺传气分而迳入心包。主要证候有高热、神昏、谵语、心烦、舌绛,脉数等。
出《神农本草经》。即桑白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