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外台秘要》:“删繁疗转筋,十指筋挛急不得屈伸。灸法:“灸手踝骨上七壮,良。”《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列作奇穴,名手踝。定位在手背腕上髁骨尖上,即桡骨背侧结节之高点处。灸3~7壮。并治牙痛
《洪氏集验方》卷三方。芡实、金樱子。取芡实连壳捣碎晒干为末;金樱子去刺捣碎,甑中蒸令熟,用所蒸汤淋二、三遍,取所淋金樱子汁入银铫内慢火熬成稀膏,与芡实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送下。治肾虚,男子
躁证之一。指因热盛而躁急、躁动者。《赤水玄珠·烦躁门》:“阳躁者,烦渴欲饮,愤激躁怒,二便不利。经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者是也。”参见躁条。
天癸的简称。详该条。
小便不利证之一。见《症因脉治》卷四。因水谷偏走大肠所致。主要症状为泄泻不止,腹中漉漉有声,或痛或不痛,小便量少或无,脉弦。因脾胃有热而致者,宜用清胃汤、黄连戊己汤合泻黄散、导赤各半汤等方。因脾胃有寒而
指六气所致之郁证。《不居集·诸郁》:“外郁者,六气之郁也。六气伤人,皆有传变,由轻及重。惟外郁之症,只在本经,聚而不散,有失升降变化之权,胶结不开,厌厌有似虚损痨瘵之症。”又:“此外郁之类损者,盖气血
经穴名。代号SJ2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巨髎、目髎。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眉毛外侧端凹陷处。布有面神经颧支,耳颞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的额支。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目翳,眼睑瞤动,视物不明,癫痫等
病名。生于阴囊部的疮疹。又名绣球风。《外科正宗》卷四:“肾囊风乃肝经风湿而成,其患作痒,喜浴热汤,甚者疙瘩顽木,破流脂水。”本病初起肾囊干燥作痒,继起丘疹、水疱,搔破浸淫脂水,湿烂起痂,迁延日久肾囊皮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蒟酱叶之别名,详该条。
出《御药院方》。为玄明粉之别名。研极细,外用少许点眼。治肾水虚衰,肝经邪热,视物不明,或生障翳,胬肉攀睛,或迎风泪出,眼见黑花,或睛涩肿痛,或痒不可忍(《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