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东中药》。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BL3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利机。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尾骨下端两旁,距骶正中线0.5寸处(《医宗金鉴》)。另说:“阴尾骨外,各开一寸半”(《医学入门》);“长强外开二寸”(《针灸集成》
【介绍】:隋代医生。僧人,又名释智宣。撰有《发背论》1卷,已佚。
又称内针、下针。指将针刺入穴位,或针刺入穴位后继续向下插进。
指药物的气味性能不甚猛烈者。《素问·五常政大论》:“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介绍】:见沈应善条。
医论著作。2卷。原题清·叶桂选定。本书选集历代医家论病、论脉、论治著作70余篇,大多简明。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证治参见肋疽条。
经穴名。代号GB11。《针灸甲乙经》名窍阴;《圣济总录》名首窍阴;《针灸资生经》名头窍阴。别名枕骨。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位于耳后颞骨乳突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间平行耳后发际弧形连线的下1/
盒式藏针用具。多用金属制成,内部分成若干小格,安放不同长度的针具,便于临床消毒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