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六淫之一。暑为阳邪,多在夏季致病。《灵枢·岁露论》:“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临床表现高热、口渴、脉洪大、多汗等。因易耗气伤津,故又常出现体倦、心烦、口干等症。暑邪每易夹湿,表现为暑湿证。参见暑湿条
见《备急千金要方》。即皂荚子,详该条。
①即津。详该条。②津,津液;气,阳气。如热伤津气,即津液与阳气两伤。
病证名。出《脉经》。指妇女血崩所下的液体色黄者。治宜健脾除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苍术、黄柏、乌贼骨。参见崩漏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泽泻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耶律倍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窝儿七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又名冷汗。《伤寒论·辨脉法》:“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成无己注:“柔为阴。柔汗,冷汗也。”参见冷汗、黏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