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同精神。《素问·本病论》:“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参见精神条。②经穴名。日月穴的别名。属足少阳胆经。位于第七肋间隙,距腹正中线三寸五分。《千金要方》:“神光一名胆募。”③《审视瑶函》:“神光者,谓目
证名。指眼视物不明的证候。《医贯》卷四:“神水者,由三焦而发源,先天真一之气所化,目上润泽之水是也。……耗涩,则有昏渺之危。”参见目昏条。
《丹溪心法》卷四方。炒红豆、炮姜各三钱,人参、炙甘草、白术、茯苓各二两,肉桂、炮川乌各五钱,炮附子、川芎、山药(姜汁炒)、乌药、葛根各一两,陈皮二钱,炙黄芪一两五钱。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大枣
病名。《伤寒论》六经病之一。多因三阳病传经入里,或寒邪直中,或内伤生冷所致。其特征是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有腹痛等。《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出《本草图经》。即马蔺子,详该条。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上卷。因血虚内热而涩滞,宜生血润燥,内服四物汤加麦冬、天冬、五味子;因燥热之药而致者,用四物汤加连翘、甘草以生血清热;因大肠燥热,大便不通者,宜猪胆汁导之。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黑睛病赤痛、羞明等症消退后遗留之翳痕。依其厚薄及透明程度不同,又有冰瑕翳和云翳之分。内治宜细审脉症,补虚泻实,明目退翳,可选用开明丸、石决明散加减;外治点七宝散
气功术语。见秦仲三《气功疗法与保健》。心与意合(思想念头和意志实施一致),意与气合(以意领气),气与力合(气下降时,内脏随之松弛;气上升时,内脏随之紧缩),是谓内三合。
证名。出《素问·五藏生成篇》。又名烦心。指心中烦热郁闷之状。烦多属热,亦有因于寒者。可见于外感、内伤多种病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三方。肉桂、大黄、白芍药、泽泻、炒牵牛子、炒桃仁各一分,甘草半分。为粗末,每次三钱,加生姜五片,水煎,食前服,日二次。治便毒,内蕴热气,外挟寒邪,精血交滞,肿结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