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即经行音哑。详该条。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芸香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湿热伤脾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脾实腹胀之症,眼目黄肿,夜不得卧,肚腹时热,小便赤色,大便或结或泻,或时作痛,泻下黄沫,肛门热痛。”多因膏粱积热,湿热之气,聚于脾中,转输失常所致。治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哈士蟆之别名,详该条。
十二地支之简称。详该条。
病名。《疡科选粹》卷八。因跌扑、压扎所伤。局部肿胀、疼痛,可有畸形及骨声,功能受限。治宜在麻醉下手法复位,夹缚固定。内服七厘散或复元活血汤;肿消痛减后,改服正骨紫金丹或接骨丸;后期服展筋丸、小活络丹及
①见《本草纲目》。即苦参实。②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鸦胆子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东垣试效方》卷七。即润肠汤第二方,见该条。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证治参见肋疽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樟树子。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