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针灸穴位上行手术切开并刺激与结扎少量组织的治疗方法。操作时,将选定施术部位常规消毒和局麻,在穴位旁开1.5~2.5厘米处作一0.3~0.5厘米的与经络走向垂直的切口,用血管钳斜插至穴位下方肌层中,加
①火指心火,水指肾水。同水亏火炎。参见该条。②火指命门火。肾阴亏损,命门火偏亢,出现牙齿浮动而痛,性欲亢进,遗精等症。
针灸著作。有一卷本及三卷本两种,内容全同。本书约为北宋末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100中的《明堂灸经》及《小儿明堂灸经》的全文,改题此名刊行者。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书中分别记载成人及小儿常用要穴的灸治
病名。指因食滞、痰积所致的咳嗽多见于小儿。《症因脉治》卷二:“食积咳嗽之症,每至五更嗽发,嗽至清晨,或吐痰味甜,胸前饱闷。”脉洪大或沉滑,方用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石膏泻白散加枳桔等。参见食咳、痰积
推拿手法名。缠是缠绵不休的意思。是指频率较快的一指禅推法。每分钟约200次左右。
病名。因药服或误服商陆过量中毒。症见恶心,呕吐,头痛,腹泻,语言不清,躁扰抽搐。严重者昏迷,直至死亡。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文献有用甘草、冷稀粥频服以解毒止泻的记载。可参考。
推拿手法名。即拉法。《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左右换,前后拔。”
舌中黑无苔而干燥。为津液受伤而胃有虚火之象,宜清热养阴生津(见《伤寒舌鉴》)。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即复杂性肛漏的一种。症见漏管穿过臀部外侧,疼痛,脓水淋漓,往往形成多数漏管。宜挂线或手术疗法。参见漏条。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用手指相对夹挤两骨间隙,使靠拢之骨折段的间隙分开,按单骨折对位即可。适用于双骨(如尺桡骨、胫腓骨、掌骨、跖骨)干部骨折发生相互靠拢移位者。